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吴淞口空中剧场”献礼国庆专场——
《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精彩连连看
还记得今年春天那个令人震撼的夜晚吗?千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将经典动画中的奇幻世界真实再现于天幕之上,精密的无人机表演、灯光设计与绚烂烟花效果,化作一幅流动的夜空画卷,为市民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
这个国庆,震撼再度升级!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携手上影元于9月30日和10月1日连续2晚推出“吴淞口空中剧场”。作为本次活动的首秀剧目,“吴淞口空中剧场《哪吒闹海》”为现场数千名观众呈现了一场超越想象的沉浸式文旅盛宴。
夜空为幕,科技为笔,经典国漫登上天幕
千架无人机自吴淞口沿岸缓缓升起,在夜空中汇聚成“哪吒”形象,正式拉开了《哪吒闹海》的序幕。夜空成为无边际的动态画布,无人机群以精准的队形变换,生动再现了哪吒降世、手持乾坤圈、身披混天绫、勇斗四海龙王等经典场景,并巧妙融合了代表宝山滨江华丽转型的长滩音乐厅、国产爱达邮轮、长滩观光塔、F1H2O水上摩托艇等地标和场景,生动勾勒出人物角色的神韵与故事场景的磅礴气势。
璀璨的烟花如星雨垂落、银瀑飞泻,与空中灵动穿梭的“哪吒”模拟出翻江倒海、电闪雷鸣的激烈战斗场面。无人机的精美灯光、烟花的震撼爆破和音乐的跌宕起伏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沉浸式的叙事体验。
10月1日国庆节晚,“吴淞口空中剧场《大闹天宫》”也将升级回归,以科技手段将孙悟空腾云驾雾、天宫遨游的奇幻世界搬上天幕,延续这场古典美学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夜空史诗,献礼祖国华诞。巧合的是当天爱达魔都号和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两艘大型豪华邮轮停靠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一万余名游客和船员将近距离观赏齐天大圣在宝山滨江闹“天宫”的精彩故事。
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科技赋能下的文化新生
这种创新演绎不是对中国经典动画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往往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基因与审美范式,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实现活态传承,始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命题。“吴淞口空中剧场”以科技为媒介,将中国经典动画作品《哪吒闹海》的瑰丽想象转化为可视、可感的空中艺术:无人机编队的精准控制与烟花特效的瞬时爆发,既保留了原作中“闹海”场景的戏剧张力,又通过光影的流动赋予其现代性的科技美感。
更重要的是,这类创新并非对传统的解构或颠覆,而是在尊重经典内核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赋能。例如,哪吒手持乾坤圈、脚踏风火轮的标志性动作,在无人机编队中通过光点轨迹的重组得以完美复现;而四海龙王与哪吒的对决场景,则通过烟花与灯光的色彩对比强化了善恶冲突的叙事逻辑。科技手段的运用,本质上是为传统文化的表达提供了更丰富的形式,使其在保持文化内核的同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与消费需求。
跨界融合,战略协同,共拓“IP+文旅”新境界
本次国庆专场是吴淞口文旅与上影元战略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今年五一期间,双方成功举办首场“吴淞口空中剧场”,将《大闹天宫》中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大圣与二郎神对决等名场面,化作绚丽精巧的无人机烟花秀,活动当天共吸引约6万人次现场参与,上海·海上世界当天客流量达4.5万人次,日销售额超400万元,较普通周末成倍跃升。亮眼的数据实证了IP跨界融合所带来的商业潜力,以及对区域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
作为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宝山分会场活动之一,“吴淞口空中剧场”将动画IP与无人机编队、数字光影、烟花爆破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成功突破了传统演艺的时空限制,构建出全新的文旅消费场景。
“IP+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是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的叠加,更是文化自信与城市软实力的深度融合。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始终承担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吴淞口空中剧场”通过将动画IP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文化产品,既为本地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选择,也为国内外游客打开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窗口。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文旅项目“静态展示”的局限,以动态化、互动化的方式让文化“活起来”,使游客在参与中成为文化传播的参与者与共享者。
“吴淞口空中剧场”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百年口岸注入了崭新的文化活力与消费潜力,也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创新精神与开放姿态。本次空中剧场同时也拉开了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十一”长假乐游长滩系列活动的序幕。2025年世界F1H2O摩托艇锦标赛中国上海大奖赛、长江口水上运动嘉年华、长江文化美食节、涂鸦音浪集、吴淞口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小小探险家”、军事广场体验项目等将纷纷与广大游客见面。
亿腾证券,散户配资网,富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