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中国游客前往俄罗斯海参崴,参加庆祝活动。许多网友在评论区提出了疑问,认为海参崴在一百多年前曾属于中国,现在中国游客去参与这样的庆祝活动,似乎并不妥当,甚至可以视为一种讽刺。一位网友更是直言:“没能收回海参崴这个天然良港,是我们永远的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的确耐人深思。如果当时中国能够收回这座重要的海港,不论是对经济还是军事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在苏联时期,苏方曾经做出过承诺,表示将在1995年归还海参崴。然而,历史的波折让这一承诺未能兑现。早在清朝时期,海参崴是中国的领土,但随着1858年《瑷珲条约》的签订,海参崴成为了中俄共管的港口城市。到了1869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将海参崴正式划归俄罗斯。对沙俄而言,海参崴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在此之前,沙俄的太平洋舰队缺乏一个优质的港口,而海参崴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俄国在远东战略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与经济节点。可以说,海参崴的获得,为沙俄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太平洋港口,成为了俄罗斯在远东乃至太平洋地区控制力的象征。
展开剩余77%然而,清朝政府当时并未意识到海参崴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清朝的海权意识严重不足,加之国内战乱不断,使得中国在失去海参崴后,未能有效地恢复对这一重要领土的控制。即使如此,据说列宁曾在公开场合承诺过,苏联会归还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中国被沙俄占领的领土。列宁在《加拉罕宣言》中明确表示,要将这些非法占领的土地归还给中国。但不幸的是,列宁早逝,苏联政权发生了变动,斯大林上台后,这一承诺便逐渐被抛诸脑后。
另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某种同盟性质的条约,苏联承诺将在1995年归还海参崴。然而,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许多历史学者的质疑。首先,这段历史并没有足够的实证支持。其次,二战后的苏联国力空前强大,特别是在东北的驻军力量让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本无力与其抗衡。为了争取苏联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国民政府甚至在外蒙古等问题上做出了妥协,而在海参崴问题上并没有做出有效反应。即使苏联曾承诺归还海参崴,但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苏联是否会兑现这一承诺,始终是一个谜。
那么,为什么海参崴最终未能归还给中国呢?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政府将绝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内战上,尽管当时中国对于收回海参崴充满渴望,但由于与苏联的复杂外交关系,海参崴这一历史问题被暂时搁置。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极其重视国家主权问题,在1949年底与斯大林的会谈中明确表示,虽然中国希望得到苏联的全力支持,但这必须建立在平等与独立的基础上,要求苏联放弃在旅顺、大连等地的特殊权益。毛主席曾明确表态,不谈不代表忘记,这一言论显示出中国对于历史问题的坚定立场。
然而,当时的新中国面临着许多内部和外部挑战。海参崴已经被俄罗斯统治了近百年,城市中几乎没有华人居住,而当时中苏的外交政策也在向苏联靠拢,避免触动敏感的领土问题。直到1960年代,中苏关系发生恶化,两国间的外交几乎断裂,此时讨论海参崴问题的时机也已错过。
不少人认为,1991年苏联解体时正是中国拿回海参崴主权的最佳时机,但这种看法并未考虑到国际局势的复杂性。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且始终对中国抱有敌意。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美国的压力,中国与俄罗斯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尤其是在军事技术方面。因此,此时若提及海参崴问题,无疑会给两国关系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到了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项条约从法律上确认了海参崴属于俄罗斯。更重要的是,海参崴长期以来的居民构成和俄罗斯的文化印记,使得中国很难再提出主权要求。苏联时期,华人曾在海参崴占据了重要位置,但随着斯大林的“大清洗”,华人人口大幅减少,到1934年,仅剩下不到3万人的华人。而在此后,海参崴几乎完全变成了由俄罗斯人主导的城市。
因此,尽管中国对于海参崴的归属问题始终心存遗憾,但在现今国际和国内的背景下,海参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是涉及两国关系的大局。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毛主席与邓公所说的“我们不提并不代表我们忘记了”依然是中国面对这一历史遗憾的态度。
发布于:天津市亿腾证券,散户配资网,富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