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充电宝似乎成了国际新闻里的“常客”。前脚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没有3C标识、标识不清楚或者被召回的充电宝,一律禁止带上国内航班。
日本国土交通省也没闲着,7月1日就出台了新的规定,对移动电源在飞机上的存放和使用做了更细的限制。这些做法,说到底就是安全第一——毕竟这些年,因充电宝惹出的麻烦实在太多了。
7月20日的东京,山手线电车上又发生了一起移动电源自燃事件。那天下午4点多,列车正好在新大久保和新宿之间行驶。
车厢里本来气氛平静,忽然有人惊叫。一名三十多岁的女性在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突然发现充电宝发烫、冒烟,她连忙把线拔了,刚一把充电宝扔到地上就直接着了火。
有人尖叫,有人躲避,还有乘客在慌乱中摔倒。最终,五人受伤,所幸都是轻伤。警察和铁路工作人员赶到后,才让秩序恢复。新宿站一度因此暂停了山手线等线路的运营,所幸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已经不是头一次发生这样的事。十天前,名古屋地铁的站台上也有大学生背包突然起火,原因同样是充电宝出故障。
查查数据就知道,过去五年,日本全国报告的锂电池火灾事故已经有一千多起,夏天高温季节尤其高发。
锂电池这种东西内部有机溶剂,40度左右就有起火风险。密闭的车厢、行李箱、阳台,或者随身携带的包里,温度一高,充电宝稍有质量问题或者老化、磕碰,都可能出现危险。
不少人其实还没意识到风险。夏天通勤路上,很多人习惯边走边给手机充电,或者把充电宝和其他杂物一股脑塞包里,不管三七二十一。
日本很多航空公司和地铁,其实早就提醒过,乘坐飞机、电车时最好别边充电,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
如果非得带着,也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处于高温暴晒,发现电池变形、鼓包、漏液就该及时处理。用便宜杂牌产品或者在不合规渠道买的,也都是埋下隐患。
今年的夏天格外热,日本全国不少地方气温都接近或超过了35度,京都、茨城等地还发了中暑警报。
大家顶着大太阳坐电车、挤公交,手里拎着的电子产品,说实话也是一个个移动的“风险点”。可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也顾不上这些细节。
现在,中国和日本都在收紧对充电宝的管控,说到底就是怕这些“小东西”出问题。安全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复杂的道理——规定看着多余,出了事才知道有多必要。
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了,但风险其实并没少。出门前多检查一下充电宝是不是合规、有没有鼓包、发热;别图省事在密闭高温环境里用;尤其是飞机和地铁,能不用就不用。
谁都不想碰上“万一”,所以稍微注意点,麻烦的事就少一点吧……
亿腾证券,散户配资网,富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