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火药桶炸了!当宿敌以色列与伊朗正面碰撞,所有人都以为将是以色列空军一边倒的胜利。谁知,那不可一世的“中东小霸王”却在铺天盖地的导弹雨下节节败退!伊朗并非只是虚张声势,它用成百上千枚导弹,狠狠砸碎了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防御体系和民众心理防线。
故事的引子,大概是以色列在加沙和黎巴嫩忙活了一阵,觉得把伊朗那些“代理人”打得差不多了,翅膀硬了,该轮到伊朗本体挨敲打了。平心而论,伊朗可能确实有点后知后觉,错过了以色列分身乏术时的最佳反击窗口。
刚开场那会儿,以色列打得确实漂亮。情报像是长了眼睛,动作干净利落。空袭第一波就扫荡了伊朗西部的导弹阵地和雷达站。F-35、F-16这些宝贝疙瘩,在伊朗上空跟逛自家后院儿似的,来去自如。以色列军方那口气大得很,几乎是明着说:伊朗的制空权,姓“以”了,想打哪儿就打哪儿。那架势,活脱脱要把伊朗当砧板上的肉剁了。
可战争这东西,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殴打,尤其是在实力并非天差地别的对手面前。伊朗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据说指挥系统一度乱成一锅粥,高层也伤了元气,但这毕竟是个大国,底子摆在那儿。短暂的混乱过后,伊朗缓过劲来,立刻开始调整策略。他们的导弹部队,这个被外界又忌惮又好奇的杀手锏,慢慢积蓄力量,准备“回礼”了。
再看以色列这边,开场的猛攻过后,各种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头一个就是情报来源。伊朗又不是傻子,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要内部大清洗。据说他们抓了不少给以色列递消息的“内鬼”,这条过去让以色列能搞“外科手术式”打击的暗线,一下就断了不少。没有精准定位,再想搞斩首或者端点穴,难度系数直线飙升。总不能靠瞎蒙吧?
第二个是后勤和距离的消耗。以色列国土小得可怜,伊朗却是块儿大得很。从以色列本土起飞,轰炸伊朗腹地,一来一回几千公里,对飞机、对飞行员都是极限挑战。
第一天能拼了老命挤出几百架飞机搞偷袭,你让它天天这么飞?油料、弹药、零部件的损耗,飞行员的疲劳,都是实打实的账单。没打几天,以色列空军的出击架次和频率肉眼可见地下来了,后续打击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此消彼长之下,以色列方面似乎有些泄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朗的导弹部队却仿佛打开了水闸。最初可能只是零星的试探性攻击,但等到彻底缓过神来,伊朗的导弹便如同下雨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地倾泻而下。
这些密集的导弹袭击,目标都直奔以色列的要害部位:攻击空军基地,旨在断其翅膀。袭击能源设施,试图掐住其脖子(尤其考虑到以色列资源匮乏)。轰炸港口,意在砸掉其饭碗,切断其对外生命线。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对于以色列这种高度依赖外部输入和海上交通的国家来说,构成的威胁无疑是致命的。
有美国军事专家不客气地指出,以色列这回算是撞上了两块“天花板”。头一块儿,是以色列防空系统的极限。伊朗的导弹攻势,那规模、那密度,跟以往的火箭弹袭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那是冲着“饱和攻击”去的。以色列的“铁穹”、“大卫投石索”这些防空系统再先进,它也有个容量在那儿摆着。
你想想,伊朗手里据说握着几千甚至上万枚导弹,各种型号都有,真要玩命砸过来,能把以色列那点儿大的天空都盖严实了。以色列的拦截弹呢?那可是金贵的玩意儿,打一枚少一枚,消耗速度快得吓人,短时间内根本补不上来。
就连过来帮忙的美国军舰,它那“标准-3”拦截弹的箱底儿也快见着了。这感觉就像拿着个小水桶去接倾盆大雨,你能接住多少?总有漏的时候。
第二块天花板,是以色列民众的精神承受力。过去跟哈马斯他们磨牙,本土最多挨些火箭弹,偶尔有几枚导弹漏过来,虽然也紧张,但日子总还能过。现在不一样了,伊朗一出手就是成百上千枚,警报声一天到晚在耳边割着神经。就算防空系统能拦下八九成,那剩下的百分之一二十呢?
对于这么点儿大的以色列来说,几十枚导弹精准命中,砸在城市里,那造成的破坏和恐慌是巨大的。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特拉维夫那些被炸得面目全非的建筑,触目惊心。甚至有消息说,伊朗使出了“撒手锏”——末端能变轨的高超音速导弹,那玩意儿是现有防空系统的噩梦,专门用来捅破天的。
根据以色列的规矩,防空警报一响,老百姓就得立刻钻掩体。可现在警报响得跟催命符似的,一天到晚没完没了。以色列民众绷着的神经能撑多久?天天头顶上飞的是导弹,脚底下是可能被炸塌的家,防空洞成了日常居所。
据说还有伊朗导弹直接炸穿过以色列的防空设施,这一下更不得了,连最后的安全感都没了。以前觉得躲进去就踏实,现在发现可能变成活埋。那种恐惧感一旦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对整个社会秩序和民众士气的打击,是釜底抽薪的。
战争打到这份儿上,拼的就是消耗,拼的就是谁能扛得住。如果以色列的防空弹药真到了弹尽援绝的那一步,那战局的走向可能就真要彻底扭转了。到那时候,伊朗的选择就更多了,可以更从容地打击以色列的城市生命线:发电厂、海水淡化厂(别忘了以色列极度缺水)、港口码头……
一旦城市瘫痪,水电不通,物资断绝,经济遭受重创,老百姓日子都过不下去,哪还有心思打仗?对政府的不满和厌战情绪,自然会达到顶点。
开局阶段,以色列占据优势看似风光,然而伊朗凭借其拥有的导弹力量和广阔国土纵深,硬是将一场本可能迅速结束的冲突,拖拽成了惨烈的消耗战。现代战争的模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前线对抗,更多地在于打击敌方后方的经济生命线和民众的心理防线。伊朗眼下似乎正是牢牢抓住了这一点,正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导弹袭击,逐步消耗以色列的战争潜力,并试图摧毁其抵抗的心理防线。
这场博弈进行到当前阶段,鹿死谁手尚难轻易断言。但至少有一点已经清晰可见:伊朗通过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导弹洗礼,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并非外界普遍认为的那样容易被随意拿捏的软弱对象。而以色列此前笼罩在头顶上耀眼的“中东小霸王”光环,也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导弹风暴的冲击下,显得黯淡了许多。
亿腾证券,散户配资网,富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